由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举办的“POCT(即时检验)质量管理培训班”项目正式启动,前两期已分别在山东济南和新疆乌鲁木齐顺利召开。已有100多名临床和检验人员就POCT质量与规范、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POCT质量管理信息化现状、POCT管理经验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
图:POCT质量管理培训班(新疆)
那应该如何规范院内POCT的管理和临床应用呢?
二、加强即时检测临床应用管理
(一)规范即时检测项目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应对本机构内开展即时检测项目规范管理,鼓励临床科室开展即时检测,特别是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
(二)设立即时检测管理组织体系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即时检测管理委员会,由医务、护理、检验、院感、信息、设备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院内即时检测管理工作。即时检测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检验部门负责即时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和医务人员临床操作培训考核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可委托由医联体牵头医院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三)健全即时检测临床应用有关制度
(四)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和考核
各级医疗机构应对开展即时检测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即时检测设备检测原理,应用价值,适用范围和特性,仪器、试剂盒质控品储存条件,标本采集、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结果判读等。培训开展应规范化、定期化,并根据培训开展考核。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自行或委托相关行业协会开展考核,其他医疗机构可委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或相关行业协会经开展考核。
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人员方能从事相应即时检测工作。
(五)建立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体系
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即时检测项目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所有即时检测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对即时检测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完善即时检测设备比对程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完善即时检测信息化建设
各级医疗机构应将即时检测与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记录检测结果及检测时间,并纳入电子病历,对检测结果进行动态监测。医疗机构内应统一即时检测报告格式和内容,在结果报告单上注明“即时检测(POCT)”字样和检测设备统一编号。检验报告应包括患者姓名、检测日期和时间、检测结果、医疗机构名称和操作人员、申请医师、审阅医师签名,并保存在患者病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