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举办的“POCT(即时检验)质量管理培训班”项目正式启动,前两期已分别在山东济南和新疆乌鲁木齐顺利召开。已有100多名临床和检验人员就POCT质量与规范、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POCT质量管理信息化现状、POCT管理经验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

图:POCT质量管理培训班(新疆)

即时检验 (POCT) 是体外诊断的细分场景,是指在患者附近或其所在地进行的、其结果可能导致患者的处置发生改变的检验,也有表述为近患检测/床旁检测。随着国家“十三五计划”的全面推行,疫情的催化、新政策的出台都加速了POCT的发展。与此同时,快速的增长带来了新的问题——POCT的质量管理。POCT的使用具有跨科室,多人员参与操作,设备种类繁多且分散等特点,如何将这些设备标准化、合规化、系统化地管理起来也成了行业关注的问题。

那应该如何规范院内POCT的管理和临床应用呢

 

一、高度重视即时检测工作意义
 
即时检测工作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在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效率、提升新技术新项目使用率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特别是在发热门诊、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胸痛等科室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即时检测临床应用管理

 

(一)规范即时检测项目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应对本机构内开展即时检测项目规范管理,鼓励临床科室开展即时检测,特别是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

(二)设立即时检测管理组织体系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即时检测管理委员会,由医务、护理、检验、院感、信息、设备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院内即时检测管理工作。即时检测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检验部门负责即时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和医务人员临床操作培训考核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可委托由医联体牵头医院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三)健全即时检测临床应用有关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即时检测项目,应建立包括即时检测可行性分析、准入及终止管理、人员资质和培训管理、标本管理、检测结果报告管理、废弃物处理、仪器和试剂管理、风险管理、质控管理、性能验证确认和监测等制度,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四)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和考核

各级医疗机构应对开展即时检测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即时检测设备检测原理,应用价值,适用范围和特性,仪器、试剂盒质控品储存条件,标本采集、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结果判读等。培训开展应规范化、定期化,并根据培训开展考核。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自行或委托相关行业协会开展考核,其他医疗机构可委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或相关行业协会经开展考核。

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人员方能从事相应即时检测工作。

(五)建立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体系

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即时检测项目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所有即时检测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对即时检测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完善即时检测设备比对程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完善即时检测信息化建设

各级医疗机构应将即时检测与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记录检测结果及检测时间,并纳入电子病历,对检测结果进行动态监测。医疗机构内应统一即时检测报告格式和内容,在结果报告单上注明“即时检测(POCT)”字样和检测设备统一编号。检验报告应包括患者姓名、检测日期和时间、检测结果、医疗机构名称和操作人员、申请医师、审阅医师签名,并保存在患者病历中。

三、工作要求
 

 

未来,在“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指导下,医学检验的发展需求会愈加旺盛,同时伴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发展的大趋势,未来国内POCT市场仍将持续放量。面对不断增长的POCT需求,亟须提高POCT质量管理体系和规范化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医院发展。